“嗯,姐,我知道了。”
“好,这一路你也累坏了,晚上吃饭的时候我我们再聊,你先休息。”
“嗯嗯。”
谢无恙听了,重重的点头,谢酒儿走后,无恙心里那股发奋图强,想要出人头地的劲头深深扎根在了心底。
他也是十几岁的人了,怎么会不明白,姐姐那样说话,不过就是为了让自己心里不要过于担忧,但他怎么能因此不求上进。
想当初,他们一家三口可是在谢家咀等死的,后来从西林县到宁州,从娘在街头卖包子到他们有了自己的小吃摊位,日子一日日在变好。
小吃摊位生意火爆,凑足了他的束脩,不过短短半年而已,他就已经从饿的直不起腰来到可以穿着新新亮亮的衣服远赴宁州读书了。
想起姐姐送自己去宁州读书那日的情形,无恙至今言犹在耳,历历在目。
从西林县赶往宁州初入书院时的心情远比今日还要震撼,当时,没有见过大世面,没有出过家门的他不知道读书是什么样子,但却知道那些锦衣华服,生活十分优越的人都是能识文断字的。
虽然当时家里不宽裕,一个小小的小吃摊位,生意哪怕再火爆,也是不稳定的,但娘和姐姐愿意花重金让自己读书识字,那是他就在想,他一定要成为娘和姐姐后半生的依靠。
爹走得早,他们一家在谢家咀时就受尽了大伯一家的刁难,后来到了县城,觉得他们孤儿寡母好欺负,将主意打到他们身上的人大有人在。
甚至有人想强取豪夺,想以强娶姐姐的法子霸占他们家的小吃摊位,简直恶心到了极点。
他每日用功读书,也不知是不是自己太过愚钝,他的成长速度始终赶不上姐姐,等他字认全的时候,姐姐已经远赴京城开展米线生意。
京城哪里是他们这些普通百姓混迹的地方,姐姐这一走,横生了许多枝节,以前,姐姐虽厉害,他却能明白姐姐的心思。
可是后来姐姐过家门而不入,做事也是神神秘秘的,那个时候,无恙心里便知道,他已经看不透姐姐了。
他们家早就过了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时候,就算现在京城的米线作坊和宁州的摊子全都撤了,后半辈子什么都不干,直接他们不乱花钱,谢家的银子足以养活他们到老的。
所以,姐姐如今做事应该不是为了银子,可是,他们谢家是以小生意起家的,他不明白姐姐辛苦奔波,不为银子是为了什么?
直到收到姐姐的家书,他才明白,姐姐竟以女子之身步入仕途,虽然收到了家书,姐姐住的府邸也写着尚书府字样,但无恙还是半信半疑,毕竟,从古至今,从未有女子入仕,指点江山的先例。
刚刚跟姐姐单独相处,他想问的,但是话到嘴边了却怎么都问不出口,一时半刻,不知从何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