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如歌:新疆石河记忆 > 第四章 百团纳新(1)

第四章 百团纳新(1)(1 / 2)

时光悠然,酷热的9月悄然过去,转眼便迎来10月。10月一开篇,便是国庆7天长假。新疆是旅游的好去处,不少内地学生兴趣盎然,一放假便跨个双肩包,或者拉个行李箱,四处旅游去了。家在新疆的部分同学,也选择回老家“啃老”几天。留在学校过节的也不少,但整体看,学校的热闹氛围,还是远远不及平时。

我们宿舍有三个新疆人,但大家都没选择回去。一来,觉得只有7天假期,路上还要花时间,没必要来回折腾;二来,觉得石河虽然只是个3-4小城市,但鉴于周围还有一些可逛可玩的景点,因此也不妨利用国庆节,四处走走看看。于是这个国庆长假,我们宿舍6人难得有了一次四处溜达的机会。

石河地处新疆腹地,位于天山北麓中段,地势平坦,温度适宜,是一块绝佳的风水宝地。玛纳斯河、宁家河、金沟河、大南沟、巴音沟河等河流绕城而过,“戈壁明珠”的称号便由此而来。

新疆的地区划分不同于内地,不以村、镇为单位,而是保留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称号,称呼为农八师、农六师、109团、130团等等。石河曾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部所在地,后总部迁至乌鲁木齐。

新疆以天山山脉为界,天山以南属于南疆,天山以北属于北疆。除了气候上的差异,在文化和民族风情上,也有比较大的区别。北疆受游牧民族影响较大,民族主要以哈萨克族和蒙古族为主,有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牧业,经济相对发达;南疆则以维吾尔族为主,保留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民族风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石河属于北疆。

不同于其他地方,以少数民族为主,石河却是以汉族人为主的多民族杂居的城市。其中,外来人口主要来自甘肃、河南、四川等地——这也是为何大部分内地学生并没有异域的陌生感,反而有种见到家乡人的亲切感。而饮食方面,能很轻松地找到各自味蕾的共鸣点,也便可以理解了。

整个市区面积不算大,大约只有200多平方公里,如果算上下辖的几个街道和县镇,面积能到460平方公里。不过,跟中东部地区的城市相比,石河市区还是太小了。但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石河市的各级行政单位也很完善,公园、博物馆、超市、商场等也应有尽有。

石河市总人口不过56万,而石河大学总人数(包含教职工和学生)便达到了3万余人,占了全市的5%。可见学校对石河人口的巨大影响。

从地图上看,整个市区以石河大学为中心,向四周蔓延开来。围绕石河大学的这一片,基本算是最热闹、最繁华的市中心地带了。

沿着中区一直往西走,大约10分钟,能到市中心的“绿心公园”。绿心广场公园占地20多公顷,由东西南北四部分组成:东西两侧为园林绿地,南侧由绿地和工人文化宫组成,北侧则为供人游憩、散步的绿心广场。石河市对王政将军的丰功伟绩感念有加,在绿心广场立有一尊3米高的王政将军全身铜像,周围还有几座纪念兵团垦荒精神的劳动雕塑。

绿心广场北侧正对着东西双向车道的马路,马路对面则是军垦博物馆。军垦博物馆是一座典型的仿苏式建筑,占地4千多平米,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是唯一一座以“屯垦戍边”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里面存放有大量屯垦戍边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物。

馆前摆放着两台淘汰下来的旧时直升机,一台绿色,一台白色。风吹日晒、雨淋雪化之下,早已不复当年荣光,显出老态龙钟和锈迹斑驳。

进到馆内,沿着规划好的弧形动线,便能看到更多关于王政及其他党员干部发扬革命精神,发动兵团力量,开垦新疆,造福子孙的更多史料及实物。

绿心公园往南两百米,则是中国首个以诗人名字命名的博物馆——艾青诗歌馆,馆内展示了大量关于艾青的手稿、遗物、诗歌作品以及图文影像等。在石河待了15年,艾青也在多部作品中,表达了对石河深沉的爱。

军垦博物馆往西200米,有一家两层楼的沃尔玛超市,算是本市最大的超市了。

沿着超市往北走大约500米,然后再往西走200米,便能看到一条东西向的,长度约有1公里的商业步行街,里面卖各种生活用品及美食、玩具等。

此前,我对新疆知之甚少,加上道听途说,难免对新疆形成“落后”的刻板印象。结果大一上学期,我的“三观”便被彻底颠覆。比如上面提到的商业步行街,你可以同步买到内地新晋流行的潮流款式衣服、鞋帽、玩具等,其迅捷程度,甚至比我河北的县城老家还要快上几分。

就当地的物价而言,这条商业街的东西卖得都不算贵,10元一条裤子,20元一件外套,30元一双鞋子,只要你有需要,都能尽数在这里找到。如果嫌东西贵,还能跟老板讨价还价一番。当然,因为价格足够便宜,质量难免参差不齐,穿三五次坏掉、或者需要缝补的情况时有发生。不过价格在那里摆着,即便穿坏了也不会很心疼。大学三年,我的衣服、鞋子之类基本都在这里买的。

出了市区,往西有桃源旅游区,往南有南山风景区、“将军山”军垦文化旅游区,往北有北湖旅游风景区、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驼铃梦坡沙漠生态景区,往东有玛河公园。石河被四周美景环抱,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

石河市的发展只能说一般,市中心和大学四周的高楼稍微多一些,但越往四周去,建筑越低矮,且老旧明显。石河市东有开发区,但尚处于建设阶段,人烟较为稀少。假如以市中心为原点,沿着任意方向走上半个小时,随着建筑越来越稀疏低矮,你的心理落差也会越来越大,忍不住会有类似“从‘繁华的都市’走到‘荒无人烟的乡村’”之感。

当然,这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心情。因为日日生活在象牙塔里,学校几乎什么都不缺,所以我们并不会对周围的城市感到嫌弃。不过3个家在新疆的舍友对石河却颇有微词,尤其是家在哈密的老脏。老脏自认为哈密是疆内比较富裕的地方,因此对石河的落后与“破败”颇有怨言,常常后悔来这里上学。不过随着时间日久,逐渐习惯以后,也便认了命。

逛街、吃喝、上网、睡大觉,在尽情放纵之下,十一七天长假很快便过去了。接着,便迎来学校一年一度的“百团纳新”盛会。

所谓“百团纳新”,即近百个由学生组成的各类社团开展新人招募活动。这是学校鼓励的第二类合法摆摊集会活动,地点也是在运泽食府至科技一条街区域,时间从10月10日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17日结束,年年如此。

在这一周内,各社团可尽情摇旗呐喊,通过张贴海报、拉横幅、摆放易拉宝等各类形式,开展招募新成员活动。

学校各类社团通常由大二至大四的学生组织和开办,并由其担任社长。由于大四面临实习和就业,总体来看,近百个社团当中,80%-90%都是大二或大三学生为主要负责人。

10月10日上午9点多钟,科技一条街已经陆续出现不少张贴海报、摆放桌子及印发各类宣传物料的学生身影了。为了争抢生源,很多社团提前好几天去打印店制作各类宣传物料。因为印刷量大,需求旺盛,从10月1日开始,科技一条街上几个打印店的机器便几乎没停过。制作宣传物料的人忙忙碌碌,一个人前脚进、另一个人后脚出,手里或端或捧着各类海报、宣传单页等物料,脸上或焦虑或挂着笑意,都期待着接下来的“百团纳新”,能够满载而归。

大学专业不同,课程安排也大相径庭,有课没课看不出一点规律,反正总有一些人在教室上课,总有一些人在宿舍或校园里无所事事就对了。

面对“百团纳新”这个重要的事情,很多没课的同学,活动首日一大早便开始准备社团纳新活动了,至中午吃饭时,科技一条街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到下午6点至9点,则是社团纳新的黄金时间。这时候人流量最大,各社团也严阵以待,拿出全部的热情,吆喝声、交谈声、分发宣传物料的嘈杂声等响成一片,大家铆足了劲儿,只为给社团招揽更多新人。

我和老脏一行人吃完晚饭,便跟着人流涌到科技一条街,看看都有哪些社团,以及自己是否感兴趣。

第一次参与这样的活动,不免被眼前热闹的阵仗所震惊:只见道路两边全是用课桌当摊位的各类社团,远远看去,有近百米远。社团种类有很多,基本上大家能想到的这里都有,学生会、棋艺社、读书社、绘画社、写作社、诗歌学社、演讲社、英语角、街舞社、游戏竞技社、旅游社、瑜伽社、毛思学社、戏剧社、电影学社、园艺社等等,数不胜数。有专注垂直领域的,比如篮球社、足球社等,也有包罗万象的,比如文艺社团就比较宽泛,可以排练舞蹈、演话剧,也可以唱歌、玩乐器。

有的摊位铺着打印好的宣传桌布,用夸张的字体和醒目的色彩,宣传着社团理念;有的摊位旁边放着几个易拉宝,写着社团介绍及纳新要求,两边还有社团成员的集体合影做衬托;有的摊位放着一堆宣传单页,也不管同学感不感兴趣,逢人便上前递一张;有的摊位放着一台音响,两个穿着宽松衣服的男生随着音乐节拍,在旁边的空地上,兴奋地跳起街舞,引来不少同学围观;有的摊位坐着文静的女生弹吉他,旁边的男生主唱,用深情又带有磁性的嗓音,唱起一首水木年华的民谣,瞬间吸引不少男女生驻足;有的摊位旁边则摆上1个瑜伽垫,一位身体柔软的女生,跟着轻柔的音乐,时而收紧身体、时而舒缓肌肉,优美的曲线,稳定的动作,吸引了不少女同学的关注——当然,也有不少男同学站在跟前,对表演的女生评头论足,窃窃私语一番;还有的摊位,则声称现场可以免费为学弟学们画素描画像,并趁机吸引对绘画感兴趣同学的注意……

置身其中,你仿佛置身繁华的艺术街区,并迫切希望自己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每个社团都有一套自己的宣传手段,从各社团忙碌的身影来看,效果似乎很不错,尤其是街舞、音乐、游戏竞技、篮球等社团,其做登记的花名册,一行接着一行。

当然,现场这些还不是全部,有些“清高”或小众的社团只在各区食堂前的公告栏里贴一张介绍单页,上面写上社团名称、招收要求及电话号码,便等着“愿者上钩”了。而这样的社团也不在少数,比如校报记者团、校报编辑部、校友会,以及减肥社、情感疗养社等。

所谓“百团纳新”,纵然只是虚词,但也能看出社团活动的丰富多彩。

大部分社团都有名额限制,有的对新生要求不高,只看报名的先后顺序,先到先得;有的则要看表现,即便报了名,也可能面临淘汰的命运。不少社团会优中选优,对成员进行考核,或笔试或面试,或先入社观察一段时间,觉得不合适就辞退。

而作为入社的新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或多个社团,只要自己精力够用,你报10个8个,也没人拦你。

我跟其他大一新生一样,头一次见到如此壮观的场面,算是开了眼界;同时,也对加入其中一个或几个社团,充满了期待。

如果没有找到自己心仪的社团,怎么办呢?

别急,学校还支持学生申请开办社团——只要社员人数不少于5人,就可以到校委会进行登记,登记3天后,就可以正式开团纳新了。

王文彬和老脏觉得挺新鲜,也想过一把自己当社长的瘾,于是按照开办社团的要求,各自召集到同班5-6人,兴冲冲地跑到校委会登记。他们以为登记流程很简单,结果第一次去,便碰了一鼻子灰。

王文彬想办一个笑话社团,按照要求写了说明,并且手绘了社团徽标,结果却被当场打回来。校委会解释称,笑话社团没意义。

王文彬只好回来改,笑话不行,不如叫“讲演社”。隔天又急急忙忙跑过去,结果又被质疑:“跟演讲社有什么区别?”

“演讲社以演讲为主,而我们是讲、演结合,类似话剧或情景剧。”

“那跟话剧社、戏剧社、表演社等,有什么区别?”

连环三问下,王文彬又哑口无言。折腾了两次,王文彬觉得没劲,只好放弃办社团的念头。

老脏则聪明多了。他原想办一个交友(泡妞)社团,有了王文彬的前车之鉴,老脏决定改叫“互助社团”,具体解释的时候,便说:“开办该社团的目的,旨在为需要互相帮扶的成员提供一个桥梁,让大家彼此监督,互相学习和进步。我们将围绕学习、生活、运动、兴趣爱好等几大方面开展互助……”

没想到这么一解释,校委会竟然当场通过了,这让王文彬既惊讶又羡慕。

三天后,老脏的“互助社团”,顺利成团,并开始在科技一条街上圈出一块地,开始大摇大摆地招揽新人入社。

因为社团主打交友,老脏除了现场吆喝,鼓动同班的同学加入,还积极通过网聊同校学生、转介绍等方式,积极纳新。至纳新活动结束时,竟然招了20多个成员。这可把老脏得意坏了,也让王文彬嫉妒坏了。

眼见老脏成了,自己没成,王文彬多少有点脸上没面子,但也不想错过广交异性朋友的契机。因此,在老脏的建议下,王文彬便也正式入社,并申请当了副社长。

因为是亲自开办的社团,自己又当社长,老脏的积极性很高,隔三差五地组织大家聚会,周末还组织大家去公园或景区玩。因为人多,开销大,老脏便建议AA制,这样大家都没心理负担。

起初几次,大家都欣然应允。虽然社团简介里,提到了“学习互助为主要目的”,但老脏对此并不感兴趣,之所以有这一条,纯是“幌子”,老脏的目的从来没变过,那就是:广交异性朋友,最好有机会发展成更亲密的关系。几次活动过后,有3个女生看穿了社团的本质,也看穿了老脏的把戏,不久便退出了社团。

后来,随着社团活动总是围绕“吃喝玩乐”展开,围绕学习的活动基本没有,有3个男生、2个女生觉得无趣,也纷纷退了社团。纳新后三周不到,老脏的互助社团仅剩10余人,其中大半还是同班同学。

随着8人陆续退社,剩下的人不免人心惶惶起来。又过了一周,又有3个女孩借口其他社团事多,决定退出互助社团。至此,老脏的互助社团只剩下8人,并且清一色全是本班级的男生。

原想广交异性朋友,最后竟然变成了广交同性朋友,老脏觉得惋惜且好笑。后面的日子,索性不再组织活动,继续上网或跟校外认识的朋友,优哉游哉去了。至此“互助社团”也基本名存实亡了。

相对于各类由普通学生开办的社团,学生会最为“正统”,权力最大,也最被学校认可。一些学校管理、协调、宣传等方面的事务,往往需要依靠学生会这支“正规军”。因此,学生会成为很多大一新生第一追求的社团。

然而,进学生会容易,想往上走,爬上更高的职位,却一点不比高考容易。同其他社团一样,学生会也分三六九等,而且机构庞大。最高是**团,通常是1正3副,再往下依次是秘书处、学习部、组织部、文艺部、体育部、外联部、宣传部等,每个部门,也分处长、部长等。新加入的同学,通常从最低级的社员开始做起,至少干满一年,表现突出,才有可能直升本部门的部长;之后继续表现突出,才有可能进秘书处,然后再努力1-2年,才有可能最终进入权力的中心,成为**团的一员。

当然,金字塔尖只有那么几个人,即便“年少有为”,大二就成为副**,直到毕业还是副**的情况也稀松平常——副**不完全是闲职,但与正**相比,在影响力、权力及号召力等各方面,两者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我们班有很多同学,一开始都抱着对学生会的敬仰,对学生会干部的羡慕,选择加入学生会。然而,进去之后才发现,里面水太深了——除了每学期要交会费(每人每学期35元),所有脏活累活以及其他老社员不愿干的活,都得干。并且,晋升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没有一定关系,能力再高,最后也得默默无闻。所以一大半同学,只在学生会呆了2周至1个月,便主动退出了;个别能坚持的同学,也大多在后续的无聊工作中,慢慢消磨了耐心。

坚持时间最久的是食品加工专业的一个女孩,名叫金莉莉。她进的是外联部,因为能力突出,加上部长重视,只做了一学期,便被提拔到了副部长。本以为她有机会继续升职。可惜,大一下学期,外联部的处长因为在男女关系上,“脚踏两只船”,并且公权私用,搞得外联部乌烟瘴气,被学生会免了职。

金莉莉虽然没有受太大影响,但小影响免不了,因为她是被部长提拔的。

顶替处长之位的,是另一位干了1年半副处长的大二数学专业的曹敏,曹敏一开始就看金莉莉不顺眼,当了处长之后,更是处处刁难金莉莉。金莉莉气不过,一怒之下,便退出了学生会。

我对音乐、写作、电影、话剧等诸多社团的兴致都很高,但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权衡再三,我便报名了三个社团。

首先是话剧社。

因在高中撰写并编排了三场元旦晚会舞台剧,自认为有一定基础,且喜欢那种演出结束的成就感,因此便报名了“春潮话剧社”。

话剧社名额有限制,且有入社考核。面试之前,我跟社长明确说:“我申请做编剧,不做话剧演员。”社长不置可否。因此我便放松了警惕,以为只带着以前写的剧本就行,不需要做其他准备。

面试安排在文学艺术学院一楼的一个小教室。那天下午进去时,里面已经坐了5个等待面试的新人。社长是一个名叫魏宸的小个子男生,话不多,略有些腼腆;跟他一起参加面试评审的是副社长朱婷——一个身材微胖的短发女孩,人长得很机灵的,说话一股东北味,听她讲话,你忍不住想笑。

等待面试的几个人,依次表演了5分钟的片段(选题由自己定),有个男生一看就没有舞台经验,表演了自己跟狗互动的场景,演得特别尬。表演完他自己都觉得很抱歉,但朱婷的一番点评却让现场气氛轻松了不少,更让男生大大降低了心理负担。

“你觉得自己演得怎么样?”朱婷问。

“太尬了。”男生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没狗能不尬嘛,你可老能耐了!”朱婷笑着说道,“回去可以多跟狗互动互动,找找感觉,下次就不尬了。”朱婷边说边拍拍旁边的魏宸。

“别闹!”仿佛意识到了什么,魏宸扭下肩膀,奋力甩开朱婷的胳膊。

这一场景连同刚才的对话,正被在场的所有人捕捉到其中的趣味,于是大家都不自觉地乐开了花。

“我不是说你呢!”朱婷也回过神了,大笑着解释说。魏宸并不怒,只是尴尬的挠挠头。

面试继续进行。

剩下4名同学的表演各有优劣,有两个同学一看就有经验,表演的很流畅,也很投入,也得到了两位社长的表扬。

所有同学都表演完之后,社长便通知他们回去等通知,并承诺三日内给答复。大家各自离开教室后,终于轮到我。我以为社长会考我剧本写作相关的知识,或者给我留个考题之类,结果并没有。同前面的几位同学一样,社长也要求我做一段5分钟的现场表演。

我不好拒绝,但苦于准备不足,只好抓耳挠腮,试着回忆高中表演的一些节目片段,东拼西凑着表演完了。虽然自觉发挥的一般,但我觉得自己主要是做编剧,不会表演很正常,会一些表演反而是加分项。何况,刚才的表演也并非一无是处,还是有两三个设计戳中了两位社长的笑点。

为此,我信心满满,感觉进话剧社是板上钉钉了。结果等到第三天下午,还没收到社团的答复。晚上去第6食堂吃饭,无意间碰到社长魏宸。于是,我便借机套近乎,询问面试结果。

不出所料,我被拒绝了。

至于拒绝我的原因,他解释的很官方:“编剧人手够了,下次有机会再合作。”然后便匆匆扒完盘子里的饭,借口“我还有事,先走一步。”逃也似的不见了踪影,剩我一人兀自感慨……

话剧社没有如愿,但另外两个社团却向我抛来了“橄榄枝”。

其一是白风文艺学社,其二是校报记者团。前者是由文学艺术学院一位大二师姐开办的,社团活动主要围绕舞蹈、表演、舞台剧等方面展开,平时也有不少学院演出机会。后者则隶属于校报办公室——这是学校宣传口的重要部门之一,是有正规编制的,一般由学校老师或专职记者担任。校报办公室下面有两个子部门,一个是校报记者团,一个是校报编辑部。因为兴趣兼性格的缘故,我更想进校报编辑部。奈何报名太晚,编辑部没有名额了,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校报记者团。虽然社团名称不一样,但毕竟都在校报办公室下面,也算是同一个集体了。

最新小说: 穿书七零小娇媚,绝嗣京少宠上天 从神明序列开始 神瞳捡漏,十个女总裁为我杀疯了 我的疯狂高中 星尘弥合者 卖花女苏晚卿 人在高武,开局送老婆 十二只SSS级鬼宠,你管这叫差班生 民间禁忌实录 重生恶雌不当舔狗,在星际多崽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