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向北通过合理布局救济点,将难民分流到了徐州、菏泽、枣庄、聊城以及济南等地,使得各个地方都能够分担一部分压力,共同应对这场巨大的难民潮。
这些区县与河南相邻,距离相对较近。
然而,对于那些只能依靠双脚艰难前行的难民们来说,这段路程依然充满了无尽的艰辛和困难。
如果不是同盟军设立了如此众多的救济点,恐怕很多人都难以在漫长的逃难途中幸存下来。
然而,尽管有这么多的救济点和援助措施,仍然有很多人因为长时间的饥饿而面容憔悴、身形消瘦。这让人深感痛心,也更加凸显出救灾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向北去年在漂亮国带回了整整200万吨粮食!
这也是向北为这次难民潮特意准备的,当初还购入了10万吨的腌制肉类,
向北特意从中抽调了1.5万吨,别看这批肉制品这么庞大,分到1500万人里面。
每人才分到两斤肉,而且这两斤肉还要分成两个月吃,你可以想象能吃到多少肉。
向北算过,即使将全河南的人口的一半都迁移到山东,只要大家节约着食用这些粮食,顺利度过灾年应该不成问题。
回想起前世的惨状,河南曾经有多达300多万人在饥荒中饿死。
而这一世,向北虽然不敢夸口能够彻底改变历史,但他坚信,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至少能够挽救几十万人的生命,让他们免受饥饿的折磨。
同盟军的这一伟大善举,赢得了全国人民的高度赞誉和钦佩。
那个原本就威风凛凛的陈大帅,如今更是声名远扬。华夏人民对他充满敬意,甚至赋予了他一个全新的称呼——“悲帅”。
这个“悲”字,并非悲伤之意,而是指他悲天悯人的情怀。人们亲切地尊称他为“北帅”,以表达对他的敬重和喜爱。
当然,向北也将真金白银挥洒出去,向北认为这才是这笔钱该花的地方。
他的善举完全配得上人们对他的赞美,向北也真正明白了蜘蛛侠里的那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而河南的这批难民也没有辜负北帅的期望,他们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大批的青壮年纷纷响应号召,有的选择参军入伍,为同盟军和华国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有的则投身工厂,通过辛勤劳动创造价值;
还有的在救济点找到了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和家人;更有一些人勇敢地去开垦荒地,为未来的生活打下基础。
无数的灾民都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华夏精神。
作为北帅,向北不仅关注着难民们的生活状况,还亲自带领小棠和乔慧前往救济点慰问灾民。
他亲切地与灾民们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将同盟军的上万顶帐篷捐献出来,为灾民们提供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
赵小英和马大叔更是对灾民的艰辛生活感同身受。
他们主动担任义工,经常前往救济点帮忙,尽自己所能为灾民们提供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