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1 / 2)

但是有时和传教士聊天,传教士偶尔会说这些都是小玩意儿,这样的科学对西洋文化人来说早已人人都懂了。

那这样一来,康熙觉得,也许在西洋,他们早就有了更先进的文明。

这些传教士,并不想分享更高深的东西给他们,为什么呢,因为不信任和没有好处,大清的外交太封闭了。

既没有和西方国家建交,也没有承认西方国家的地位,西方国家就算告诉了大清,他们也得不到任何好处。

所以,康熙决定以自己的能力去赌一把,就这样开放了大清的外交。

果然现在得到了很好的回报。

大清原料和劳动力丰富,西洋许许多多的企业家来到了大清开办第一批工厂,在大清内部创立西洋企业楼。

当然也不白给他们开,大清与他们签了协议每年都要收租金。

这些都是大清原来没有的生产线。

所以并没有影响大清原本的经济产业。

原本将近要停滞的大清经济,突然又活络了起来。

各行各业都出现了蓬勃的发展。

不仅是经济,还有更高深莫测的一些新型颠覆性的理论

康熙和胤禛,在乾清宫桌上,看着那些复杂的高深理论,地圆说,达尔文进化论,牛顿力学等等,这些都是他这辈子都没想到过的,一看就属于大吃一惊的程度。

康熙:quot 老四,你看得懂吗?quot

胤禛:quot 不懂。quot

第657章 甄嬛传曹琴默(33)

两人果断地钦点了学历最高的传教士为他们上课。

上了一段时间的课后,康熙和胤禛纷纷叹气。

如今大清的文化程度太低了,这种东西仍然只能给统治者训练思维,开放眼界,就和从前的高等数学微积分一样。

于是康熙和胤禛,在下课的间隙讨论要不要更注重教育发展的事情。

两人在下方谈论,传教士在一旁休息也看着,心里感叹,这真不像一对父子啊,倒像是是兄弟,父亲明明都年过古稀了,看起来竟然和他儿子差不多大,只是气质沉稳一些。

康熙和胤禛是很有效率的。

第二天上朝,康熙就颁布了要大兴教育的圣旨,兴办学校,兴办大学。

大清多年的教育制度已经根深蒂固,改动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大学是模仿西洋的一种全新的办学体制,为了简单化,康熙把大学的条件设置成了中举,或者三品上的官员推荐入学,而且在大学里还会实行与西洋相似的成绩淘汰制,不可混学历。

最终毕业成绩的前一百名,可进入翰林院。

大学里面教什么呢,就是教这些新兴的科学。

从前的八股文自然也要学,因为这可以教人做人,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协调能力和感性能力。

最新小说: 衿心咒 海晏升平 要不回的冰箱 传闻中的玄门继承人 玉中遇 台风融化时分 不见北冥 [综影视] 综影视之再世妖妃 惊世芊华 [聊斋同人] 当杀手模拟器角色在聊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