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不是陆安的首创,桦为曾经也搞过类似的操作,也是因为资金不足,但不想在外部寻求资本融资,最后通过这样的法子凑出来了一笔钱。
陆安沉声道:“这个事情要严格合规,别弄成非法集资,要严格按照正规流程走。”
通过这一操作既解决了公司现在的资金问题,同时对初创团队进行一次变相考验。
如果是在几个月前产品还没个影子的时候,陆安提出这个期权方案,那就有点耍流氓的意思。
除非是对他无比信任且知道他的能力,否则在那个时候,是个正常人都不会掏钱行权购买公司的期权。
但是现在肯定就不一样了。
仿生义肢原型产品已经打造了出来,员工们也都参与了这个过程。
能不能成功大卖,就看市场的验证。
这个时候,陆安拿出期权方案,那就不能说是耍流氓。
而且期权配股这个事情,必须要在产品得到市场检验之前进行。
因为还没经过市场验证,意味着仍有一定的悬念,可能大卖,但也可能失败,所以还是有一定的潜在风险。
如果真的大卖了之后再给出期权方案,那就不能叫考验,而是分钱。
当人人都知道这是无风险稳赚的,确定是血赚不赔的买卖,就算贷款甚至借高利贷也要行权,把配股份额买完拉满。
显然,陆安就是要以此考验他们的魄力和勇气,以及考验他们基本的眼光能力如何。
产品都已经做出来,如果连这点魄力和勇气都没有,这点眼光判断都没有,还一点风险都不愿承担。
那也说明今后难堪大任,也没必要花费太大的精力去培养,就老老实实当个基层员工正常拿工资,以后顶多靠资历再爬几个级别,当个中基层部门主管就差不多了。
反之,那就可以培养,可以提拔到更高的岗位重用。
在公司困难期间愿意掏钱行权,能够接受其中的潜在风险,那么以此分享到公司更多的红利也是应该的。
毕竟有勇气有魄力的同时,也实打实的对公司做出了比别人更大的贡献。
孟秋颜询问道:“你打算拿多少期权股出来?”
陆安略微沉思片刻便说:“以公司整体估值5个亿进行期权配置,总股本1亿股,行权价格每股5块钱,每人最高可行权10万股,行权最低2万股起。”
也就是说,陆安给初创团队这30人,每人最多10万股的上限配股行权资格,最低起步2万股起行权。
员工根据自己经济情况在2万股至10万股内进行选择,公司总股本设1亿股,如果一个员工行权拉满10万股,那就是相当于用50万块钱获得元界智控0.1%的原始股权。
如果30个员工全部都拉满,那就是占公司总股权比例的3%,而公司从他们手里融资1500万的资金。
不过实际情况肯定不会人人都掏50万拉满10万股,这肯定是少数人,就看这30个员工自己怎么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