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恩先生并没有教职,也不懂什么文学,只是凭借名字里有一个“德”,才能在索邦担任教务长多年。
只不过贵族不吃香了,他也得看院长的眼色行事——尤其是亨利·帕坦院长十分强势的情况下。
拿到莱昂纳尔小说手稿以后,他就匆匆去了索邦文学院的期刊编辑办公室。
这时候的索邦大学担负着三份重要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除了每月一份的《文学院通报》外,还有一年一份的《索邦文学院年鉴》,以及季刊《公共教育评论》。
这是索邦维持学术声誉长久不堕的重要阵地,因此也是人才济济。
由拉丁文学者、法兰西学院院士加斯东·布瓦谢担任主编,参与审稿的编委还有古典语言学家、希腊语专家埃米尔·埃格尔,著名哲学家、伦理学教授保罗·雅内等人,当然还有伊波利特·泰纳。
杜恩来到办公室的时候,包括加斯东·布瓦谢在内的主要编委都在,他们正在讨论3月初出版的《文学院通报》应该刊登哪些作品。
在索邦每年十二期的《文学院通报》里,最引人关注的就是3月号。
因为索邦复活节前最后一个周末举办「诗会」的传统,购买3月号《文学院通报》不仅有学者、大学生以及文学爱好者,还有那些喜欢接到「诗会」邀请、喜欢附庸风雅的贵族、富商。
大家都想看看今年出席「诗会」的索邦青年俊彦们是什么水平,同时也能在「诗会」上有些可以聊的话题。
如果遇到欣赏的年轻人,这些慷慨的艺术资助人们不介意花上几千法郎为他们出版诗集,或者给索邦捐一笔不菲的资金。
所以3月号的《文学院通报》关注的不仅仅是作品的文学性,还有考虑到读者的口味,需要进行特别讨论;而且通常需要增刊处理,不然无法容下所有人的作品。
看到杜恩进门,加斯东·布瓦谢皱了皱眉头,他并不喜欢这个出身贵族的学院官僚,但表面的客气还是必须有的:“早上好,杜恩先生,来编辑部有何贵干呢?”
杜恩是教务长,工作范畴与学院出版的期刊无关,出现在这里确实是第一次。
杜恩在这些教授面前也不敢摆出什么贵族的傲气,掏出莱昂纳尔的稿子,谨小慎微地说:“这是一份要投给学报的小说,希望它能刊登在3月号上。”
几个编委都笑了起来,保罗·雅内讥诮满满地说:“我们办公室的信箱什么时候挂到了教务室的门口了?好像我并没有收到通知。”
埃米尔·埃格尔也毫不客气地出言讽刺:“杜恩先生,您什么时候开始给文学院的学生们上课?我一定申请去旁听。”
杜恩在学院里混了十几年,哪里不知道这些教授的刻薄,所以脸色丝毫未改,语气也依然未变:“实在抱歉,我刚刚没有说清楚。
是院长,院长希望这份稿子能出现在3月号的《通报》上——当然,如果它的质量实在不行,也请各位给出修改的意见,我会去督促这位同学修改。”
这句话倒让编委们收起了嘲笑的神情。
他们原以为是教务长杜恩失心疯了,觉得自己可以干涉校刊的编辑工作,但没有想到是院长亨利·帕坦教授的意思。
加斯东·布瓦谢到底经验比较丰富,知道亨利·帕坦不肯亲自出面,其中肯定有些蹊跷,于是让杜恩把稿子留下,他会和其他人看完再商量。
杜恩向加斯东·布瓦谢欠身致谢,留下稿件就走了。
随着编辑室的大门被关上,加斯东·布瓦谢也在其他人好奇目光的注视中拿起了眼前的手稿,不自觉地就念出了标题和作者的名字:“《老卫兵》,莱昂纳尔·索雷尔,文学院二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