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投敌
贺芸娘永远记得, 淳平十九年,那一个史无前例的寒冬。
北疆暴雪一月,北狄骑兵为求补给, 南下劫掠,把目标锁在了最是富饶的北疆边城,云州。
沈大将军沈楔带幼子二郎沈霆舟带兵出城迎战,三日不归, 不知所踪, 亦无回音。
沈家大郎沈霆川与城中余军驻守云州。三日后, 未曾等来凯旋而归的父帅与北疆军,却等来了绕后的北狄骑兵。
沈霆川带领余军号召军民老少, 妇孺病弱,拼死守城,却在十日后亲自开城献降, 甘为俘虏。
城破以后, 北狄军入城烧杀劫掠,生灵涂炭。城中大魏兵被杀红了眼的北狄兵砍下头颅,抛尸荒野。为了泄愤, 他们还要将这些守城将士的妻儿捉出来。
人群里, 总有贪生怕死之人。贺芸娘的父亲是沈霆川副将, 贺芸娘和其他几个女子一个接着一个被推了出来。
贺家芸娘便是那个时候被掳到了北狄牙帐。
还没到牙帐, 她们在路上就受辱了。
有一些小娘子自尽了, 还有几个身子弱,受不住,没过几日就被凌虐至死。北狄人折辱北疆军遗孀, 是为了震慑云州的战俘和平民。
那几日,雪水化作的河上, 总有零星飘浮的女尸。
贺芸娘命大,活了下来。
这其间,她无数次想过死。
她的怀里一直揣着一块磨尖了头的石块,日日夜夜,一得空了就磨,早就磨成锋利尖刀的形状。有一次都抵在脖子上划开了一道口子,却始终再下不去手。
一想到爹娘还有满城百姓死不瞑目的尸首,她不甘心就这样死了。
就为了这一份“不甘心”,便煎熬了十五年。
十五年苟延残喘,十五年生不如死。
今日的贺芸娘拖着这一身十五年的残躯,一声一声质问归来的沈家十一娘:
“你竟来问我,我为何变成今日模样?”
她嗤笑一声,拢了拢枯草一般的黑发,道:
“你为何不去问问你父亲,为何弃城叛逃?不去问问你大哥,为何开城投敌?”
沈今鸾看着全然陌生的贺芸娘,稳了稳神,道:
“当日,你在城中,你是亲眼看到我父亲叛逃,还是亲眼我大哥开城献降?”
贺芸娘歪了歪头,笑得嘲讽:
“我虽不曾亲眼看到,但所有人都这么说的!就是你父兄投敌,云州才会被北狄人占领,我们才沦落到这样的下场。这一切,都是因为你父兄贪生怕死,避而不战!罪魁祸首,就是你们沈家!”
贺芸娘恨恨地道,一字一句踏在她心上。
沈今鸾身形摇晃,后退了一步,已被一道有力的臂膀扶住。
温热的臂膀将她站稳,她浑然无觉,只喃喃道:
“不可能,我父兄是不可能带着北疆军投敌……”
“定神。”顾昔潮在她耳边道,“北疆军兵多将广,从兵法上说,若只是为了求生,投敌是下下之策。”
此话不假,北疆军与北狄兵实力差距并非巨大,唯有死战有一线生机。无论叛逃还是投降,都全然不合逻辑。
父亲出城迎战,大哥开城投降,无论真假,定是另有隐情。
心中一旦有了信念,沈今鸾冷静下来,继续问道:
“与你定亲的秦昭秦二郎呢?他去了哪里?他是守城将士,他总应该知道真相的。”
贺芸娘垂泪无言。
守城将士,大多战死,小部分沦为战俘,怕是秦昭也没活下来,既不可能来救她,或许在北狄人一进攻的时候,就战死了。
提及秦昭,贺芸娘面色微变,泪光闪闪的眸中,一半是愤恨,一半是凄然:
“所有人都死了。我阿爹阿娘,我弟弟三郎,还有秦校尉家、小时候和我们一道玩的秦家大郎二郎,冯家,张家,刘家……每家每户都死绝了!”
“呵呵,”芸娘啐了一口,道,“真是报应啊,你父兄贪生怕死,最后也都被北狄人杀死了……”
昔年最好的玩伴,曾经最是温柔的贺家芸娘笑盈盈地望着她,一字一针刺向她,道:
“可你呢,你是叛将的女儿,沈家的种!你为什么不以死谢罪?”
“你为什么还不去死啊?”
烛火猛烈晃动一下,一把长刀出鞘,擦着贺芸娘的鬓发而过,刺入她身后帐布之中,撕开一道巨大的口子。
贺芸娘呆住,下意识地缩了脖子,收了声。
男人走过来,利落地收了长刀,目光似是要杀人。
沈今鸾一脸茫然,不解地看向男人沉黑的背影。
顾昔潮握紧了长刀,闭了闭眼,目色隐忍:
“对不住,没拿稳。”
帐中半晌寂静,唯有烛火烈烈风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