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破冰 > 第四章 一诺千金

第四章 一诺千金(1 / 2)

仁义楼外有好几棵茂盛的榆树,一到夏天就会引来成群结队的知了。

气温越高,蝉鸣越响,下了班的职工们吃过晚饭便搬来几张藤椅,一边摇着蒲扇一边在“大自然的乐曲”中纳凉歇息。

但今天从社长办公室走出来的赵阳却完全没心情欣赏,向来在工作上冲劲满满的他此时却眉头紧皱,让一旁的老沈看得着急。

“要不再去找穆老说说?哪有刚当爹就把人往南极派的道理?别说李燕肯定有意见,就算同意了,她娘家会怎么想?这不是摆明了要让你被人家戳脊梁骨嘛。”

老沈是个典型的“耙耳朵”,平时买瓶酱油都要请示老婆的那种,不过在他自己说来这叫“过日子的智慧”,只有把小家安顿好了才能在事业上真正放开手脚。

所以在刚才穆老分配新任务的时候,老沈就已经想为搭档“打抱不平”了。

倒不是因为怕困难怕危险,而是李燕才刚生产完,母女俩都在需要照顾的节骨眼上,这时候要让赵阳跟着考察队去南极,这于情于理都有点说不过去。

“任务都已经下了,哪里能说换人就换人,而且这次组建队伍去南极建立考察站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相信还有很多同志比我更困难,大家都在克服,我又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赵阳反过来劝说着老沈,但相比平日里的义无反顾,为人父的新身份的确让他的内心充斥着矛盾。

之前在《南极条约》会议上的受辱,又见证了全国人民对于建立南极科考站的渴望,赵阳也打心眼里盼着能亲眼目睹五星红旗在世界的最南端迎风招展。

但如今妻子和女儿也同样需要他,“大家”和“小家”,这个连孩童都会做的选择题真到了自己身上,才知道是有多么的难。

而类似的处境,此时此刻正在五百多个家庭上演,一场前所未有的破冰之旅,仿佛从一开始就需要付出难以想象的“牺牲”。

三个月前,随着科学家们的汇报得到认可,组织中国第一次南极科学考察并建立常驻考察站被正式提上了日程。

为此相关领导还作了重要批示:“务必精心组织,各方大力协助,把困难想得多一点,准备周到一点,做到安全第一,站住脚,过好冬,积累经验,为完成南极考察长期任务奠定好的基础。”

其实我国早在1956年制定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时就讨论了南极考察工作,之后的将近三十年里无数极地科学家前赴后继,在理论上做足了准备。

但要把厚厚的案卷转化成能够矗立在南极的科考站,挡在考察队面前的阻碍简直多如牛毛。

对此最头痛的人肯定是郭坤,自从被任命为首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长后,他就几乎没睡过一天的安稳觉。

穿什么衣服、准备哪些食品、房子要怎么造、如何登陆、如何装卸物资、如何实现通讯、如何获取电能……

无数个问题同时堆在郭坤的面前,每一个都需要他来把关、协调、沟通、解决,如此恐怖的工作强度,纵是再铁打的身子也难以抵挡。

这不今天刚吃过午饭,从来没有白天睡觉习惯的他竟然在办公室的沙发上打起了呼噜,直到联络员拿着文件敲了许久的门才惊醒过来。

“郭主任,新华社那边派遣跟队的记者人选定了,就是之前和我们有过接触的赵记者。”

听到这消息的郭坤一骨碌从沙发上坐了起来,想要“攻略”南极,人员配置无疑是重中之重,在已经拟定的队员名单里有科学家、工程师、军人、医生、建筑工人、船员等等等等。

他们就像一颗颗螺丝钉,需要互相配合,彼此发挥优势,才能共同推动着整个团队跨越重洋,翻过冰山,最后顺利完成任务。

这次的旅程必将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全国人民都殷切期盼着考察队的胜利时刻,现场的文字记录和影像资料就显得格外重要。

所以当郭坤知道随队记者是赵阳的时候,心里肯定是满意和高兴的,毕竟两人一起在国外“挨过打”,之后又合作了好几篇南极方面的深度报道,算是知根知底。

但一想到赵阳家里的情况,郭坤多少又有些犹豫,这也是他一开始组建队伍时没有主动向新华社讨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都是做父亲的,怎么会不知道与家人分离的苦。

尤其是还要跑两万多公里到一个冰天雪地甚至没法通讯的地方去,如果按照原定计划,等赵阳跟着考察队回来的时候,他女儿多半都已经会喊爸爸了。

“接个电话到新华社找赵记者,我要亲自和他谈谈。”

最新小说: 盛世宠婚:霍总的小娇妻 都市大天师 定风波(GL) 听说校草都单身 闲妻 你走进画中 妙手村医混都市 待熟水蜜桃 都重生了还当什么特种兵 霸道厉少,宠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