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道人袖袍轻展,云海中便浮现一尊青铜巨鼎虚影。
他也不等众人准备,便道:“世人皆知炼丹需鼎炉,却不知天地为炉,造化为工……”
其声如洪钟大吕,带着某种玄妙韵律,直达人心。
听得此言,在场修士无论修为高低,皆如遭雷殛,陷入顿悟之境。
陈清只觉灵台一阵清明,眼前浮现万千景象,山川河流化作炉壁,日月星辰沉浮其中。
自己仿佛成了鼎中一粒微尘,天地灵气如烈焰般炙烤周身,但在这灼烧之中,却暗藏玄机……
“鼎器本是乾坤体,大药原来精气神……”
道人的声音似从九天传来,每一个字落下,都如晨钟暮鼓,滋生道韵。
崖畔千年古柏突然簌簌作响,树皮皲裂处竟睁开一双琥珀色的眼睛。
溪边顽石“咔”地裂开,蹦出个玲珑石精,顶着青苔作揖。
“哗啦啦——”
满山草木突然摇曳,岩隙里钻出七八个刚化形的小精怪,个个头顶还粘着泥土。
那声音渐渐缥缈,陈清的意识却愈发清晰,现实世界中积累的修行经验,与此刻的道韵产生奇妙共鸣。
“《海岳残卷》的山势藏海韵,似乎暗合天地熔炉之理!”
“咔嚓——”
体内传来细微声响,命符雏形上的山海纹路竟自行流转起来。
“唔!”
周围陆续传来闷哼声。
最先醒来的几个世家子弟面色茫然,显然一无所获。那几个童子更是早早就睁开了眼,正懊恼地揉着太阳穴。
待道人讲到“劫难非劫,皆是火候”时,在场已有半数修士从顿悟中跌落,内圈那些世家子弟,此刻也陆续睁眼,最长者不过坚持了半刻钟。
徐昭缨眉头紧锁,香汗涔涔,显然也到了极限。
随着讲法深入,越来越多的修士从沉悟中脱离,有人面露喜色,显然有所得;有人摇头叹息,似懂非懂。
“……金砂入五内,雾散若风雨。此金砂非外物,实乃天地间至纯灵气。”
当讲到“金砂入五内”时,全场唯剩陈清周身泛着清光,太和之气自主运转,将古今修行要诀融会贯通。
白衣道人目光微顿,众修侧目讶然。
“……是故,山河为材,岁月为火,丹成九转时,莫忘入炉尘。”
随着最后一句道音落下,陈清蓦然睁眼,发现场上只剩自己一人尚在参悟,赶忙收敛气息。
“道友竟能参悟至终?”徐昭缨眼中惊色未褪。
陈清笑而不答,心中却也疑惑,随即想到自己梦中这具身躯虽只是第二境中期,却承载着跨越万古的修行认知,后世功法未必就比古代强,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虽自身不高,却能望得更远。
不理会众人投过来的各种目光,待得心念初定,他当即内视丹田。
那命符雏形已凝实九分,更有一缕玄妙道韵缠绕其上,正是《天地为炉篇》的精髓所在!
“梦中身差不多可以凝聚命符了。”
另一边,白衣道人并未离开,而是袖袍轻拂,将围拢的精怪驱散:“贫道可没灵果喂尔等,尔等的造化亦非此间,去吧。”
一袖之下,众精怪跌落山峰,落入云海。
“太延上人,吾等皆有疑惑,可否解惑……”
众人见状,纷纷上前请教。
“可。”
道人应答如流,三言两语便直指关窍。
陈清静立旁听,如饥似渴地记下每字每句,这些可都是现世难寻的真诀!
正听得入神,忽觉袖口被轻扯,而后徐昭缨传音入密:“看那童子脸色。”
陈清余光一扫,只见先前倨傲的童子,此刻正捧着上等灵茶,满脸敬畏地候在一旁,只等讲法间隙便要过来奉上。
陈清却无心理会,那道人所言,字字都是无价之宝,若能尽数记下,带回现世,可谓价值连城!
“不知这道人是什么境界……”
一盏茶的时间过后,白衣道人将袖一甩,驾云欲去时,忽的驻足回眸,看向陈清。
“这位小友根骨如渊,暗藏海纳百川之象,寻常人听我讲‘万物刍狗’便头痛欲裂,你却连‘熔铸阴阳’都能安然听完,很合《天地为炉篇》的意境。尔之灵骨,该也有吞纳森罗、调解阴阳之能,可惜,可惜……”
说罢踏云而去,余音散入云海,徒留满峰修士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