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孤岛伴生物,比活着的生物携带的异变技能稳定、好用。”
“如果没有孤岛,人类以及与人类混合居住的种群们早就彻底完蛋了。”
小绒毛:“其实完蛋也没什么。毕竟任何物种都会有灭绝的那一天。”
一只老虎:“没错。人类还是忘记自己曾经的星球霸主地位吧。”
小绒毛:“时代已经变啦。”
人类懒得与这些会说人话的动物们争辩。
毕竟,自从出现第一例人类与海豚生下的婴儿开始,“人类”这个种群在基因层面就不太可能保住了。
人类:但我们可以把人类的文化传承下去。现在异变强的动物都是以人类语为主要交流语言,就说明了人类文化依然是各物种中最强势的。
小绒毛与右边邻居家的婴儿玩拍手。
拍了仅仅三分钟,婴儿就累得睡着了。
小绒毛愁:“这身体素质是真不行呀。”
婴儿的妈妈也愁:“是啊,他能熬过一岁我是相当惊讶。实际上我怀着他时,就几次觉得自己要流产了。”
小绒毛想了想,说:“一直像要死,又一直没死,也许他能这么柔柔弱弱地意外活到成年?”
妈妈:“如果能活,那肯定不会一直柔弱下去。最迟到六七岁时,人类就会进入第一个异变频繁期。那时候只要没被异变弄死、只要能熬过那个阶段,他就肯定能强壮不少。”
小绒毛:“按照你们的常识判断,我异变得有点过早?”
妈妈:“也不能这么说。现在这世道,从受精卵成形的那一刻起,异变便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你只是在初期异变时便发育得格外好。”
小绒毛:这算不算另一种意义上的“死得恰到好处”呢?因为我死在了幼崽期,于是我死后的种种经历都享受到了固化的幼崽外表的福利。
这艘大船在海上的多数时间都是按照固定路线航行。
这个路线规划的核心目标是定期路过三座孤岛。
大船不能直接靠近孤岛,必须在距离孤岛一到十公里的位置停下,然后由一到三人以其他方式到达孤岛旁取孤岛伴生物。
具体能靠孤岛多近、能用哪些方式到达孤岛,由孤岛本身的属性,以及船、船上所有生物与孤岛的能量适配度决定。
比如小绒毛当前最熟悉的断角孤岛,大船在到达距离它三公里的位置发动机就有熄火的征兆,浮空类的工具和异变技能也难以使用,只有手动划桨最稳妥。
小绒毛:“要划三公里呀。好远哒。”
负责往返这条取伴生物路线的兄妹俩说:“还行。因为静谧孤岛的能量不干扰方位显示,一路上也没有障碍物或较激烈的危险元素,所以还算轻松。”
“断角孤岛”是小绒毛对那孤岛的命名,“静谧孤岛”则是大船上的人对它的称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