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此时,他就对秋免提出了塑造花若虚时的要求:“花若虚外热内冷,深知按部就班走朝廷的程序很难彻底惩治贪官污吏,匡扶正义还是要靠自下而上的群众侠义,他和薛正杰理念相悖,这才造就了他们后期分道扬镳的结局。”
秋免理解了一下,觉得导演说的和自己憋出来的500字小作文形容完全不同:“不对。他没否定朝廷的作用,身为大理寺卿义子,又从小敬佩义父,还是期待公序正义的,只是在互相包庇导致证据不足的前提下,他喜欢先惩后判。”
“小秋,这一看就是因为你写人物小传时没用心下功夫。”导演坚持自己的看法,“如果花若虚不是这么想的,又怎么会在和江湖司众人成了生死之交后也没有透露自己就是那个侠盗呢?依旧看着他们大费周章地来调查自己,这就是内心不认同的表现!”
“怕麻烦而已,干嘛去自掀老底。”秋免轻轻一笑,“况且,和别人斗智斗勇也是一种趣味。”
编剧在旁悄声补充:“还有可能牵连到义父,不过最重要的是,掉马是精彩转折点,当然要拖。”
导演瞪了他一眼,拿出最终绝招:“花若虚和男主的做法是对照组,义父就是本剧的幕后boss之一,最后也是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惩治的。”
秋免不为所动:“对照组,指的是花若虚偏向于体现个人的侠义,薛正杰偏向于体现群体的公义,但二者从未缺失过另一种‘义’,同时还有江湖司中的情义,三种‘义’都是不可或缺的。”
“用外热内冷来形容不算合理,只是张扬和低调碰巧出现在同一人日与夜的不同身份上,如果他的理念和薛正杰完全相反,就根本不会有合作相惜那一环了。至于所谓的分道扬镳,那不是剧本改的吗。”
“呃……那都结局了,难道还要在一起过日子不成。”编剧小声解释,“……其实我看也行。”
秋免云淡风轻地落下最后一句:“况且,为了过审都把年代从架空改到了北宋末年,天网恢恢,还以为那皇帝多英明呢。”
注重逻辑的导演喉头一哽,这是他最难圆的地方:“……”
在辩驳中落入下风的邓导默默低头,仔细研究了一番自己写的人物感悟,他倒是认真,对每位主演角色都写了一万多字的分析,这有助于体现角色成长,也不容易出现逻辑错误。
虽然好像听起来是有那么一点道理,但秋免总结角色性格经历的那短短两行字还是让他觉得恼火,仿佛是完全不把他的要求放在眼里,到了实际表演的时候又来各种挑刺唱反调。
他带着愠怒阴阳怪气:“……秋免,你挺有感悟的嘛,是不是也对外一张脸对内另一张脸,带着两副面孔行走啊?”
秋免奇怪地看着他,不知道话题怎么会突然拐到自己不同的面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