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吕不韦一点都不气馁,他意味深长地说:“我的门第要等你的门第光大以后才能光大起来。”
一句话说动子楚,开启了商业史上最成功的一次风险投资。
现如今,吕不韦依旧敢想敢做。他先找了一个来自燕国的秦国高官——刚成君蔡泽。派蔡泽出使燕国,替他办事。
刚成君蔡泽是一只老狐狸,他到了燕国,绝口不提吕不韦想要赵国的河间之地。而是先给燕王喜洗脑——赵国抢了燕国那么多城池,大王不想抢回来吗?我在秦国熬了许多年,总算熬出头了,现如今位列公卿,不仅在太后和秦王面前能说得上话,就连吕相也对我言听计从。如果大王想要收复失地,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我可以帮忙说动吕相,让秦国和燕国结盟,一起攻打赵国。
这就是吕不韦的高明之处,他自己想要地盘,却拉燕国当炮灰。还要站在燕王喜的立场上,派人忽悠燕王喜主动往大坑里跳。
然后吕不韦再告诉赵姬和秦王政:燕国想跟秦国合作,一起去抢赵国的地盘,燕王喜把太子丹都送过来了,真的非常有诚意,咱们是不是也表示表示?
要不是秦王政的暗卫给力,赵琨都意识不到吕不韦如此能耐。
至此,两国即将结成同盟,一切都非常顺利。唯一的问题就是——秦国这边让谁去燕国主持联合伐赵的相关事宜?毕竟对面来的是太子,我方的人选,身份也不能太低。还必须有一定的自保之力,不然没法平安地抵达燕国。一路过赵国,就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秦王政不许赵琨去,张唐又不肯去。一时间竟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吕不韦的火气蹭蹭地往上冒,他摆摆手,示意张唐暂时退下,召集门客,请大家给他出主意。
李斯眼观鼻、鼻观心,没说一句话。这事情不难办,只要派一个口齿伶俐的说客,去跟赵王沟通,让他答应不为难路过的秦国使者,张唐就没理由继续抗命了。
然而这事风险很大,有可能说服赵王,也有可能直接被赵王砍头。千万别相信什么“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之所以要提倡不杀使者,就是因为两国交兵,诸侯一怒,往往先拿使者开刀。搞得每次一开战,官吏都不愿意当使者。比如晋王杀死前来谈判的郑国军使1,宋王也曾杀掉楚庄王的使者。
杀不杀使者,主要看事情还有没有商量的余地,如果能够协商解决,何必大动干戈?
如果已经没得谈,那就干脆把使者砍了,挫一挫敌方的锐气,表达我方抗争到底的决心。
一旦站出来给吕相出主意,万一吕相顺口来上一句:“很好,先生去吧。预祝先生马到成功。”岂不是自己将自己置身于险境?李斯来秦国,还想青云直上,不带这么作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