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琨也不介意,小心地避开障碍物,坐在几案的一角跟郑国聊天。
据郑国说,韩王派他来秦国实地考察,看看有没有什么大型的水利工程可以帮秦国修一修。
赵琨:想起来了,郑国渠。
郑国又拿出一封信,是张平生前写给赵琨的——水工郑国,颇有才能……希望镐池君能向秦王举荐他,为秦国效力。
赵琨:“……”
据说郑国是个不太称职的韩国间谍——他规划的郑国渠水利工程,需要数十万青壮年劳动力,这样秦国短期内就腾不出手去吞并韩国。因为青壮年都要修渠,兵源严重不足。郑国渠修建期间,每年都要征发大量的徭役,从而达到“疲秦”的效果。韩国就可以休养生息,再续一波命。
然而,总体来看,郑国渠对秦国大有益处。赵琨挺乐意当这个举荐人的,问题是将来郑国的间谍活动曝光了以后,他会不会吃牢饭?
郑国的眉宇间有股倦意,人也有些显老,不像是三十出头的壮年男子,看着倒更像四十七、八岁的沧桑大叔。他非常谦和,提出自己初来乍到,对秦国的山川地理、河流走向还不太熟悉,想亲自走一遍泾河流域、洛水流域,进行实地勘测。在出发之前,郑国希望能够借阅秦国的舆图。
赵琨没敢一口答应——秦汉时期,舆图属于受到严格管制的军事用品,是不能够私藏的。更别提拿给韩国人看了。
这事儿他得先请示子楚,如果子楚同意,才能借阅。
说到舆图,赵琨忽然想起来一件事——他之前画了一张世界地图,放在哪里啦?当时急着去封地看小麦,好像忘记收起来,紧接着,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纷至杳来,他一忙就忘了。
赵琨回忆了半晌,世界地图可能、也许、大概被他遗忘在宜春宫中。
然而,在他和赵政一起住过的寝殿,他翻遍了书架、抽屉、柜子、箱笼……愣是没找到。
身后传来脚步声,一道人影遮挡了少许光线,赵政的声音透出一丝丝疑惑,响在耳边:“小叔父,你在找什么?”
第24章 秦始皇来了,车辙的宽度也必须是六尺!(三合一)
赵琨还没做好把世界地图交给始皇崽崽的准备,一面继续翻箱倒柜,一面含糊地说:“一幅舆图。很久以前画的,忘记放在哪里了。”
赵政却已经见过那幅舆图,图上用不同颜色的蝇头小字标注了很多地名和国家,还有许多虚线和实线勾勒出来的山川地理,一瞧就是赵琨的手笔,看得赵政心潮澎湃,一直想找机会聊聊这件事,他说:“是不是小叔父画在一整张绢帛上,显示昆山之外、东海之东,还有大片广袤山河的那一幅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