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平洋,尼莫点。
朝圣地。
楚瑶穿着一身专属“龙主”的黑色裙袍,缓步走在风格杂乱的街道上。
只够单车通行的街道两侧,搭建着简易的棚屋,棚屋外挂着颜色各异的招牌。
这些招牌上的文字,更是来自世界各地。
有用中文写着“山城小面”的餐馆,有用岛国语的“寿喜烧”,还有不少英文和德语的各种杂货铺,以及私人交易屋。
除了棚屋,两侧还摆着不少地摊,上面放着的东西更是稀奇古怪。
有海洋生物的骸骨,一看就不怎么新鲜的深海鱼,看着就不太可能有珍珠的盲盒贝壳,甚至还有卖垃圾的。
楚瑶一路逛,一路看,发现这些摆地摊的,一般都是没有“摇篮”的普通人。
那些有棚屋的,开餐饮店的,老板大多都是有“摇篮”的普通人。
朝圣地所在的海域,海洋资源极其匮乏。
人造岛屿的生态环境极差,不论是水源还是食物,几乎都是靠那些拥有“摇篮”的人产出。
怪不得,当时在向导船上的时候,那两个已经变成“饲料”的人贩子,反复提起“摇篮”。
正如他们所说,在朝圣地,拥有“摇篮”的人,就是高人一等。
逛了一路,楚瑶终于看到了一个用中文字写着“华夏同乡会”的招牌。
她侧过身,问一路跟着自己的蜥蜴人“深潜者”,“是这里吗?”
“似的,夫人。”蜥蜴人是华侨,听得懂中文,发音不是很标准,有着很重的闽语口音。
楚瑶点点头,朝这个名叫“华夏同乡会”的棚屋走去。
推开木质门板,头顶响起“叮铃当啷”的风铃声。
楚瑶抬头,门后的天花板上挂着一串做工有些粗糙,但造型别致的贝壳风铃。
棚屋外。
随着蜥蜴人跟着那个女人进入“华夏同乡会”,始终保持寂静的54号街,忽地爆发出一阵窸窸窣窣的讨论声。
“她……是37号登陆口那个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