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大唐:母后,我太想进步了 > 第四十九章 今年过节不收礼

第四十九章 今年过节不收礼(2 / 2)

“可是......”

武安看向大门的方向,淡淡道:“我要娶亲了。”

十二月末,大雪。

武安只是通过书信和韩王与东宫进行联系,他越来越确信太子在这件事情上胜算不高。

但是天子已经半个月没有“出现”了,而宫内传出的那些消息,不管是真是假,它们随着寒风一同飘进人心里。

朝堂上针对李敬玄等人党羽的清查正在稳步推进,这事情是天后在亲自跟进,而天子又没有出面阻止,朝廷上下如同轰然发动的机器,开始缓慢碾碎一切。

而在朝堂上沸沸扬扬之际,永宁坊也开始热闹起来,接下来几天之内,沿途道路包括大门都被精心布置了一遍。

哪怕是国公府内,也有宫内点名派出的匠户过来修饰了一番。

武安对这一切不感兴趣,他已经把手下河西军以及那些旧百骑司出身的甲士全部认熟,至于另外三百多甲士,武安将天后赏赐的财物再一次悉数分给他们。

一笔钱财均分给三百人,每个人能拿到的其实依旧有限,

但赏赐的次数太多,哪怕是三百个人,也能拿到让他们所有人都心满意足的数目。

梁信和张武并肩站在校场内,看着那些正在训练的兵卒,后者开口道:

“他们都知道,那些钱是天后赏赐下来的。”

梁信很高兴自己的同伴一如既往的没脑子。

他回答道:“但他们也知道,如果没有武都尉,他们拿不到这么多钱财。”

钱财的源头,有时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因为谁才能得到更多的钱。

银行里的金库每日都在支出,但发钱给你的才是老板。

“今日,都尉就大婚了......娶的还是裴氏女。”

张武的语气里有些唏嘘。

虽然自己的婆娘长的还行,但比起裴氏嫡女、倾国倾城的美人、故太子的正妃,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

梁信微微摇头,他是知道一点内情的,虽说永宁坊和国公府都被精心打扮了一番,但真正该好好准备的仪式、流程、车马那些,基本上都是从简。

这连政治联姻都算不上。

而且,人家裴氏那般好歹还有娘家前后照应,武都尉这边,哪怕是大婚当天,也堪称“门前冷落鞍马稀”。

永宁坊的几个邻居一大早过来送了贺仪,然后只派了几个小辈过来观礼,算是维持一下彼此的体面。

某家后宅之中。

一名身着华服的少年正在耐心的等着婢女给自己打扮,同时好奇问道:

“母亲,为什么你们不去啊?”

在他旁边看着的中年贵妇嗔怪道:“那武安名声有多差,你也不是不知道,昨日郑家婶子还说那厮好色如命,你叫我去作甚?”

“啊?”

少年愣了一下,认真的看了一眼自己的亲娘,疑惑道:“就算再急色,也不至于对您犯错吧?”

“我看你是想死了......”

中年贵妇把儿子锤打起来。

在他临走前,她又拎着儿子的耳朵吩咐道:“那武安府上估计也不会来多少人,你到那边,尽量帮人家撑撑场子,虽说你父亲不肯去,但我们总得知礼数,给人家一个面子。”

少年捂着头问道:

“就算那武都尉是天后跟前的新贵,可父亲也是五品官,儿子哪里用得着巴巴的过去给他当台阶踩?”

“你懂什么?”

做娘的只觉得心累,又是一巴掌拍在儿子头上。

她低声道:“我还听说一件事......”

“啥事?”

“那武安,其实不是武氏子弟,而是天后的......”

片刻后,少年抬头看着自己的母亲,满脸惊愕。

“果真如此?”

“所以嘛,现在我们家顾忌你父亲的名声,不好明面上和他太过亲近,但你要是把这人情给弄好,让他舒服了,也就是让天后娘娘高兴......那也是天大的好处!”

“母亲放心,儿子明白了。”

“这就对了,估计那武都尉今日也没什么客人,你过去只要客气一些,说点好听的,这人情好弄。”

告别了母亲,少年开始出门。

住在同一座坊内,路途不远,走几步过个街就到了。

“烦请通报,崔家二郎过来给武都尉贺喜。”

贺仪是一大早就送过来了,所以少年也不觉得两手空空的登门拜访显得失礼,而且他一进门,就看见了同在永宁坊的几家“住户”的小辈,彼此之间都认识。

果然,这位武都尉在朝中也没什么朋友的样子。

不过他也没有家人吗?

少年想起母亲的话,表面上应付着周围那几个愚蠢的同辈,心里则是寻思着过会儿该怎么优雅而不失体面的过去帮衬帮衬这位武都尉。

没过片刻,他悄然离开侧厅,在偌大的国公府里探头探脑,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走。

恰好这时候,他看到一个衣着华贵的青年正坐在一处亭子里观雪喝茶,样子潇洒的一塌糊涂,连忙走过去想要攀谈,刚到跟前,却立刻被几名大汉拦住。

青年瞥了他一眼,挥挥手示意放行。

少年整理了一下衣服,也不恼火,而是在青年面前大大咧咧的坐下,问道:

“兄台今日也是来给武都尉贺喜的?”

青年微微颔首,喝着茶不说话。

“那我们今日也算是有缘了,”少年热情道:“在下与武都尉乃是一墙相隔的邻居,阁下是否也是住在这永宁坊里的人?”

“为什么这么问?”

青年开口了,声音平静。

在人家这儿做客,少年当然不会蠢到把母亲说的那些八卦当谈资抖落出来。

他略略一想,便笑道:“武都尉其实为人至诚,在我们坊间的名声是极好的,在下母亲也时常夸赞他是个顶好的人。”

“哦?”

青年的脸色有些诡异,淡淡问道:“可我却听说,这位武都尉在民间名声不大好的样子。”

坐在人家家里嘲笑主人,这人懂不懂礼数啊?

少年的笑容僵了一下,在心里鄙视了一下对方,只能继续吹捧道:

“那都是瞎传的,武都尉为人极好,平素又忠君爱国,别人不知道,我与他做邻居,难道还能不知道?”

“真的假的?”

“那还能有假?”

青年沉默片刻,微微颔首道:“大概吧。”

见对方对自己的话满不在乎,少年脸上的笑容也淡了一些,随口问道;“我与兄台一见如故,改日当登门拜访,不知道兄台住在哪儿......”

不等他说完,青年便淡淡道:

“我住东宫。”

少年皱起眉头,他觉得这个地方似乎有点耳熟,但思来想去,长安城里似乎没有叫“东宫坊”的地方。

片刻后,

少年:“啊?”

......

“你府上来的都是什么客人?”

太子在书房里坐下,一边示意武安起来给自己倒茶,一边没好气道:“事情就在今夜,你可别忘了。”

“殿下好像不是很紧张的样子?”武安看向他,没有动身。

“哼......东宫十率府今夜可以调动数千人,从东面入太极宫和内苑,你按照原定计划,领着你手下那些人去北门,吸引天后伏兵的注意力。”

天后的大半准备都落在北门,但真正的杀招反而就在宫内。

就好比是拉肚子的人终于满心欢喜的坐在马桶上,但迎接他的,是底下蓄势已久的千年杀。

让武安有些始料不及的是,在最开始确定要做事后,接下来这位太子李贤的一举一动,都果断至极,根本没有半点优柔寡断的样子。

太子低头看着桌案,轻声道:

“再说,宫内已经半个月没有传出陛下的消息了,本宫难道还要继续等下去?”

“还有......”

他深吸一口气,再度压低声音。

“几天前,宫内采买了一整车的鲍鱼,连夜送入宫中,你不会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吧?”

鲍鱼,即腌鱼,味道大;当年赵高等人曾在沙丘进献此物,以供始皇帝安睡。

“下官没读过书,不知道殿下的意思。”

“那......本宫就说明白一点。”

太子又凑近一些,缓缓道:“你猜的事情,可能成真了。”

他盯着武安看了片刻。

“若是今夜之事成功,本宫......必不会亏待你。”

“下官千骑营五百人随时候命,另外,北门以及诸禁军之中,臣皆安排了人手,到时候也能有数百人响应,多则五六百,少则二三百。”

这样算一算,四舍五入,好像也有千人的规模了。

太子顿时变了眼神,片刻,他起身拿起茶壶,给武安面前的茶杯满上。

“那本宫就祝武都尉新婚燕尔,夫妻恩爱了。”

“哆哆哆.......”

房门这时候被人轻轻叩响,太子的动作顿了一下,起身走到门前,开门询问。

“干嘛?”

“额......”

门口的侍妾看了一眼太子,目光落在屋内,看着武安唤道:“郎君,外面来了贵人......”

“什么贵人?”

太子有些不耐烦,他这时候正急着和武安商量接下来的事情,不希望有外人打扰。

“听说,是天后派来的公主,给武都尉送礼。”

“太平?”

太子顿时更不耐烦了,挥挥手:

“让外面的人不许随便给她买东西吃,就这样。”

“欸......”

侍妾伸手挡住门,有些不喜道:“还有人呢......自称是洮河道大总管李敬玄,也是来送礼的,说是要见郎君。”

“殿下......”

武安低头喝了口茶,问道:“今日我娶亲,殿下还没送礼吧?”

太子转过身看着他,只听武安淡淡道:

“要不然别挑了,就他吧。”

最新小说: 村民饥荒我吃肉,我把儿媳养肥肥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大乾悍卒:我有一个蟒蛇分身 废太子的早死原配 文豪1879:独行法兰西 说好的忠臣系统,每日逼我做反派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朕,都是为了大汉! 大唐:母后,我太想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