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当秦修文一件又一件的拿出了西方国家的新奇之物,并且讲解了这些东西运用到战争上的妙用,又将徐光启等人翻译出来的一些西方书籍给宋纁看过之后,宋纁从一开始的将信将疑到现在是全信了!
然而他的徒弟却比他眼光看的更加长远,商及对策时,秦修文清楚地说道:为今之计,只有开海禁,推行海贸,在别人还将大明出产的物品奉若珍宝又不敢对大明轻举妄动的时候,狂揽世界之财富,为以后的军备力量奠定基石。
宋纁作为户部尚书,如何不知道银钱对军队的重要性?不说其他,想要打造一名重骑兵,所需的花费就十分惊人。
一名重骑兵,不说一年发放的军饷,光装备就要一把三眼铳、一把鸟枪、全身重甲,同时配备三匹马!只有这样才有较强的机动性和冲击力,才能在战场上和蒙古铁骑相抗衡!
户部账册上有记载,一名重骑兵每年需要花费上百两银子!
这还只是一名啊!
宋纁无法确认是不是这些银子全数用到了军队身上,但是只要这些东西配备齐全,确确实实就要这么多银子。
若是面对可能更厉害的西方蛮夷,如何能掉以轻心?自然是要武装到牙齿,给到最好的军备,才能在战场上有效地发挥作用。
宋纁是经历过战争的,他清楚的知道,有时候两军开战,打得不仅仅是将士们的勇武,还是军备的完善,是粮草的充足,而这些,都要钱。
秦修文给到的思路让宋纁豁然开朗,他也同意了秦修文开海禁的说法,然而走私与开海禁是背道而驰的两件事,甚至宋纁清楚的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支持海禁,也是因为这些人就是走私的获利者。
海禁了,这些人才能不交税的同时,将产品高价卖出,所有利润尽数归自己所有,开了海禁,必定如月港一般,要向朝廷缴纳重重税赋,最后到自己手里的利润就薄了许多。
而现在,秦修文却说要帮着万历在海上走私?这让宋纁实在费解。
第117章
宋纁知道这里并不是商谈之地,想了想后道:“最近你师娘身体大好了,说要亲自下厨给你整两个菜,今晚你就到我家里吃饭。”
秦修文知道宋纁的意思,吃饭是小,商谈事情是大,自然爽快地应了下来。
等到秦修文再次从宋府出来后,宋纁亲自将他送上了马车,然后忍不住叮嘱道:“如今你的一言一行都被人看在眼里,计划虽好,但还是得小心行事,万不可鲁莽。”
虽然知道自己这个小徒弟鬼精鬼精的,但是到底宋纁还是不放心,只能老生常谈几句,心中却是做好了打算,若是真的东窗事发,自己也得拼了老命保下这小徒弟。
父母之爱子,则为计之深远,虽然两人并不是亲父子,但是宋纁待秦修文之心和亲父子没什么两样了。
等到秦修文刚一入秦府,就看到张达伺立在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