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这边,先前几位大臣宫门口求见,被告知皇上去了尚书府,当时还以为是巧合。
自从有次早朝,大臣们不小心看到皇上坐在商部尚书的马车里也跟他们一样急吼吼的往宫里赶时,大家这才明白,以后找皇上再不能去宫门口求见,直接去尚书府就好了。
去尚书府求见,还没有宫里那么多规矩,而且,皇上最近心情不错,对大臣都和蔼了不少。
又到了学子们交束脩的时候,萧瑾玉立马给各州府传信,务必让各州府将朝廷会给贫困学子免除部分束脩一事昭告天下。
萧瑾玉采纳了谢酒儿的建议,给各书院夫子官职化,他们的俸禄与之前一样,但由朝廷统一下发,束脩也是交由朝廷统一支配,一番折腾下来,经过朝廷新设财政部的统筹,不仅可以给每位贫困学子免费二十两银子的束脩,整体束脩还下降了二十两,也就是说富商和官宦子弟一年束脩是四十两银子,贫困学子二十两。
束脩整体下滑十分明显,除了对书院体制的调整,谢酒儿还想出了一个既能挑选出贫困学子,又能节省修路工费的好办法。
各书院束脩减免贫困学子采用主动申请报名的方式,但报名的学子必须每日下课后帮州府修建两个时辰的路。
每日坚持,一月休息五天,条件达标的不仅减免二十两银子的束脩,年底还能一次性发放二十两银子的补助。
谢酒儿计算过,这样下来,不仅能省一部分工钱也能让贫困学子变相实现免费读书,也能挑选出真正有毅力的学子。
朝廷需要的不仅是有真才实学的,也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不然,也没必要为他们花费那么多银两,毕竟,如今的大顺已经穷的连看的钱都没有了。
不是因为萧瑾玉这个皇帝当得不行,也不是因为她赚钱不行,而是他们大包大揽,花钱的地儿太多了。
换做以前任何一个朝廷,百姓徭役兵役那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让你干活你就的干活,哪还有推脱的道理。
但萧瑾玉想着民间疾苦,宁可让朝廷顶着巨大的压力,也要为百姓减压,结果是朝野上下,怨声载道,民间拍手叫好。
好在他走一步往后看十步,等朝廷真正用钱的时候,谢酒儿一手创建的朝阳商行已经能顶事了,如今又想兼顾书院,又要修路,俩人凑一起想到让学子帮忙修路的办法。
要想富,先修路,让学子通过修路的方式减免束脩,这样的办法没人能挑出错来。
再加上蓬莱码头自从谢酒儿放出风声后,有很多富商或者有权势的人家都斥巨资预定船只,谢酒儿让人先收了一半的银子当押金,等大船造好,试水成功交船的时候在交付剩下的一半银两。
一番折腾下来,朝廷财政部的小分队吧嗒吧嗒算盘珠子一拨,嗯,工钱差的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