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穿越关羽,从水淹七军开始 > 三十三章 吾才满腹,大王竟不从之

三十三章 吾才满腹,大王竟不从之(1 / 2)

马谡满脸自信道:“孙权兵力薄弱,却倾巢而出以对抗我军。料想其建业留守之势,必然空虚羸弱。若我军分派精锐,迅速行动,突袭建业,或可一举拿下江东六郡。即便此计未成,我军亦能令其前后奔忙,疲于奔命。如此,破敌制胜,便指日可待了。”

“军师,此即是退兵之策,亦是制胜之策。”

换言之,孙权的主力大军已全部压在陆口前线,此时建业必然处于守备薄弱的状态。若派遣精锐轻兵自陆路突袭,则建业城破,指日可待。在此情势之下,建业宛如一座无主之城,防守羸弱。只需派遣一支灵活机动的轻装部队,便可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一举攻陷建业。

若能成功占领建业,孙权的势力必将土崩瓦解!即使孙权能勉强维持军队不散,其水军也将成无根之树,在季汉军队两面夹击之下,其最终覆灭的命运也是无可避免的。建业城破之时,孙权麾下必然人心惶惶,难以凝聚。就算他强作镇定,试图稳住局面,也难以抵挡我军的凌厉攻势,最终被消灭只是时间问题。

诸葛亮并未直接表态是否同意此计,而是赞许的看着马谡,转而说道:“幼常,今荆州形势危急,我欲将你举荐到汉中王处,前往荆州为大军作谋,不知你意下如何?”

“多谢军师,谡感激不尽。”

“去吧。”

“是!”

诸葛亮之所以没有表态,是因自己身处大后方,对前线双方的兵力布置及实际情况了解的有限,再加上季汉的最高话事人刘备就在前线,用不用计,用什么计,也不是他这个军师可以僭越的。

但诸葛亮又觉得马谡此计的想法不错,优化一下或许可行,再加上后者最近频频献上不错的计策,肉眼可见其拥有顶级谋士才能,故而干脆推荐马谡到前线刘备处,由大王,准确来说是由实际上的军事指挥官关羽来决定,是否采纳此计。

………

马谡兴冲冲拜别诸葛亮,自成都乘船沿江而下,仅两日便至江陵,

一上岸,便马不停蹄来刘备处报到。

君臣方行过礼,马谡便将奇袭建业之计对刘备重述了一遍。

然后满目期许的望着刘备。

刘备思索了一下,侧头看向关羽,见二弟微微摇头,遂含笑说道:

“幼常远来疲惫,先往驿馆休息,此事来日再议。”

啊?

我坐船来的,还是卧铺!不疲惫啊?

如此妙计,连诸葛军师都赞成,大王你居然不采纳?

马谡懵了,心里落差太大,杵在原地没动。

刘备拍了拍了马谡肩膀,笑呵呵安慰道:“今曹魏势大,于北方虎视眈眈,我军不宜与吴军交战过深,此计虽好,却尚有不足之处,容后再议。”

“是。”

马谡不情不愿辞别刘备,出得府来,仰天长叹:

“吾才满腹,大王竟不从之?!”

“大王,不用此计,你得不到江东啊!”

马谡走后,

刘备收起笑容:“二弟观马谡之才如何?”

这个问题有点耳熟,关羽想了想,搬出了诸葛亮对马谡的评价:

“此人堪称当世英才。”

刘备摇头:“不然,孤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二弟当细察之。”

刘备看人是非常准的,因为他看人是从行为品性出发。

在刘备看来,马谡虽有才,但举止轻浮少稳,还有世家子弟的通病,眼高于顶,故而断定此人难堪大用。

但关羽的评价也没错,关羽的评价是从才华角度出发,马谡确实有谋士之才,只是没有统军之能。

古往今来,能出谋划策,还能治军治国的全才凤毛麟角,整个三国时代也就诸葛亮一人满足这个条件。曹操都只能算半个,曹操用兵用谋还行,治国就得靠荀彧等人辅佐了。其余周瑜,司马懿,陆逊,均不具备治国才能。

包括关羽自己,也就只符合出谋划策和治军的能力,治国那是完全一窍不通。

再者说,这天底下哪有那么多全才,其中一项能力顶尖就已经很稀缺了。

考虑到这一点,如果只把马谡当个军师参谋,那英才之名他还是能够胜任的。

最新小说: 朕,都是为了大汉! 大唐:母后,我太想进步了 打猎:带甲百万,你说是普通县令? 穿越关羽,从水淹七军开始 女帝卸磨杀驴,我转头娶敌国公主 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 掌命织天:山河鼎教我当女 长公子今天火葬场了吗 玛利亚大教堂 在修真游戏被刀四次这正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