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栀正皱着眉坐在电脑面前,一脸忧愁, 看到姜佳瑶说:“你来了, 坐吧。”
“你这里是真热闹。”
“什么热闹?天天都吵得不行,前两天还吵得楼上楼下都来投诉, 别提有多麻烦了, ”乔栀看了眼外面的人,拉上了百叶帘,“不过你不要说这团播是真赚钱,我一个月赚了之前的三倍。”
“那恭喜你啊,”姜佳瑶看着乔栀一脸疲累, “现在自己当老板,总比之前打工开心多了吧。”
“也说不说开不开心,以前打工为钱发愁,现在也为别的发愁。”
姜佳瑶把话题扯了回来:“今天找我是什么事?”
“有两件事,一件呢,是当地电视台想找你拍一期美食节目,第二呢,是有出版社找到我,想让你写一下你的创业经历,你想想你对哪件事感兴趣?”
“还有其他选择,或者能都不选吗?”
乔栀看到她:“不行,必须二选一。”
难得见乔栀如此坚持,她无奈选择:“还是采访吧,也不用花很多时间,很快就能解决。写书还是算了。”
她的“成功”一部分是她努力的成果,一部分是运气好。
而且想到要把文字变成一本书,那也是太为难她了。
现在每次光是有活动,要想宣传语她就头痛。
姜佳瑶给出的答案,乔栀似乎也早有预料,她说:“行,不过跟你说好,电视台的人记得请他们吃顿饭,虽然现在电视台的宣传效果不比以往,但毕竟有那么点风骨在,要面子。”
姜佳瑶点点头。
等到记者来的那天,先是拍了她和李文婷在厨房炒菜的场景,又对着炒出来的菜拍了一阵特写,接着又随机采访了几位客人。
最后,倒也一切顺利。
电视台的节目播出后,姜佳瑶发现确实多了一些来探店的中老年顾客。
而有些中老年人因为退休无所事事,时常来聚餐。
姜佳瑶的包间一时也供不应求。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开放新一年的年夜饭预订。
不少熟客都怂恿姜佳瑶扩大一些店的规模,他们甚至有人愿意给姜佳瑶当投资人,帮她开一家分店,就为了不用坐地铁过来吃这么一口饭菜。
姜佳瑶谢过了顾客的好意。
她认真地思考了下开第二家分店的事情,觉得年后可以实践一下。
她的第二家分店放在了一家小区附近的小型商场的一楼,说是商场一共就三层楼。
一楼是便利店和咖啡店,现在还加上了她的小饭店。
二楼有一家海鲜自助和跆拳道培训班。
三楼则是服装店。
人流量不算特别高,但胜在周围小区多,来堂食和外卖的人都不少。
姜佳瑶同之前一样,在新店待了一个月,就把店交给了李文婷推荐过来上班的厨师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