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忠没有听出皇帝语气中的变化,他先是对着李璘,皮笑肉不笑地拱了拱手:“永王殿下忠勇之心,天地可鉴,日月可表,臣,佩服之至。”
李璘微微颔首,面色平静,没有说话。
杨国忠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拔高,对着李隆基重重一拜,声泪俱下地说道:“但是,陛下!国事艰难,非同儿戏!领兵平叛,更是关系到我大唐江山社稷的安危,岂能仅凭一腔血勇?”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李隆基,言辞恳切,真的是为了江山社稷呕心沥血。
“永王殿下久居深宫,于军阵之事,恐怕知之甚少。而荆襄叛军,既然敢公然反叛,必然是凶悍之徒,其势绝不可小觑!沙场之上,刀剑无眼,瞬息万变,一步之差,便是万劫不复!让毫无领兵经验的永王殿下亲赴险境,这……这不是爱护殿下,这是将殿下置于烈火之上啊,陛下!”
他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听起来完全是为了李璘的安全和江山的稳定着想。
一些原本头脑发热的官员,此刻也渐渐冷静了下来。
是啊,右相说得不无道理。
永王殿下虽然勇气可嘉,可打仗毕竟不是请客吃饭。
荆州叛军闹出这么大动静,肯定不是乌合之众。
让一个从没上过战场的皇子去当统帅,这……
确实有点儿戏了。
看到周围一些官员露出了思索和认同的神色,杨国忠心中冷笑一声,知道自己的话起了作用。
他趁热打铁,继续说道:“陛下,我大唐兵威之盛,冠绝天下!论将才,更是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他的声音在大殿里回荡,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傲慢。
“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身兼三镇,麾下虎狼之师数十万,坐镇北疆,令奚人、契丹闻风丧胆!”
“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勇冠三军,连克吐蕃石堡城等九曲之地,被誉为‘天马将军’,威震西陲!”
“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沉稳老练,屡破突厥,乃我朝北门之锁钥!”
“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更是翻越葱岭,远征小勃律,扬我大唐天威于万里之外!”
杨国忠每说出一个名字,那些武将们的胸膛便挺高一分。
这些节度使,就是大唐的铁拳,是帝国的荣耀,他们的赫赫战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与这些百战名将相比,永王李璘那点“毋宁死”的口号,就显得有些苍白无力了。
“陛下!”
杨国忠向前一步,气势更盛,“如今区区荆襄之地,出了几个跳梁小丑,何须永王殿下以千金之躯亲冒矢石?只需从这些宿将之中,择一良将,授以兵符,则叛军指日可平!”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了自己的身上。
他猛地一撩袍角,对着李隆基“噗通”一声,单膝跪地,声如洪钟!
“臣,杨国忠!不才,忝为剑南节度使,也曾为国戍边,略知兵事!臣,请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总领各路兵马,不破荆襄,誓不还朝!请陛下恩准!”
轰!
整个太极殿,被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千层巨浪!
所有人都被杨国忠这突如其来的举动给震住了。
谁也没想到,他竟然敢在这种时候,公然和皇帝看好的永王争夺帅位!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政见之争了,这是赤裸裸的夺权!
是当着满朝文武,当着皇帝的面,对皇权的公然挑战!
大殿内的气氛,瞬间从刚才的温情脉脉,变得剑拔弩张,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味。
李隆基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
他扶着李璘的手,因为用力,指节已经有些发白。
他看着跪在地上的杨国忠,那双浑浊的老眼里,重新燃起了猜忌和怒火。
他刚刚才被儿子感动得一塌糊涂,正沉浸在“上阵父子兵”的骄傲里,杨国忠就跳出来,一巴掌把他扇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