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恪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瞬间驱散了院落里的燥热和徐庶心头的最后一丝焦虑。
徐庶猛地抬头,看向姜恪。
这位年轻的雍王殿下,脸上没有半分意外,那双深邃的眼眸里,反而亮起一种猎人看到猎物时才会有的光。
“殿下的意思是?”徐庶的呼吸都停滞了一瞬。
姜恪没说话,只是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回书房。
那背影,沉稳如山。
徐庶连忙跟上。
两人刚回到书房,一名亲卫就再次来报。
“殿下,四海阁的人已经入城,在城南的福源客栈整个包了下来。他们出手阔绰,凡是占用的地方,都给了三倍的价钱。”
姜恪坐回主位,手指在桌案上有节奏地敲击着。
“他们有多少人?带了多少货?”
“回殿下,约莫两百余人,护卫占了大半,个个精悍。马车五十余辆,车辙极深,上面盖着厚厚的油布,看不清是什么货物。但……”亲卫顿了一下,似乎在组织语言。
“但说无妨。”
“是。他们的主事人,似乎是一位极为年轻的女子。她入城后,并未直接去客栈,而是让车队先行,自己只带了几个护卫,在城中几条主干道上走了许久。”
亲卫的描述很细致。
“她看得极认真,特别是我们新铺的水泥路,还有那些正在‘以工代赈’修补城墙的流民。属下看到,她在一个粥棚前停了很久,还亲自向流民询问了吃食。”
徐庶听到这里,眉头微不可察地一皱。
一个商队的领头人,不关心货栈,不关心市场,反而去关心这些不合常理。
姜恪却笑了。
“有意思。”
他当然明白对方在看什么。
她在看幽州的根基,在评估这片土地的价值,在衡量他这个被贬皇子的真正成色。
水泥路,是他的技术实力。
以工代赈,是他的治理能力。
流民脸上的气色,是他的人心向背。
这个女人,是个聪明人。
一个极度聪明的商人。
“殿下,此人来意不明,我们需得小心应对。”徐庶低声提醒。
“不急。”姜恪摆摆手,“人家是客,远道而来,先让她看。把幽州最真实的样子,大大方方地摆出来给她看。”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传令下去,城中巡逻的卫兵,精神面貌都给我提起来。别让贵客看了笑话。”
“是!”亲卫领命而去。
书房里再次安静下来。
徐庶看着姜K,心中波澜起伏。
他原以为,殿下会立刻召见,用雪盐的价值去震慑对方,掌握主动。
可殿下没有。
殿下选择了一个“等”字。
这是一种何等的自信和从容。
殿下不是急于卖货的商贩,他是在展示自己的王国,等待投资者的朝拜。
这一等,就是整整一天。
四海阁的商队,除了采买些必要的物资,再无任何动静。
他们就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一圈涟漪后,便沉入水底,安静得可怕。
整个雍王府,气氛也有些微妙。
徐庶处理政务时,都有些心不在焉,频频看向门外。
只有姜恪,该做什么还做什么。
上午见了几个新提拔的军官,下午又去城外的水泥窑转了一圈,检查了最新的生产进度,仿佛已经忘了城南还住着一尊财神。
直到黄昏时分。
夕阳的余晖将王府的屋檐染成一片金黄。
一名雍王府的管事,脚步匆匆地走进了书房。
他手里捧着一张帖子。
那帖子,材质是上好的澄心堂纸,边缘用金线滚边,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墨香和檀香混合的奇异味道。
“殿下。”管事将帖子高高举过头顶,“四海阁派人送来的拜帖。”
徐庶的目光瞬间被吸引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