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念申向她介绍了家人, 说来得匆忙、请得贸然,希望她别见怪。
林思危最会活跃气氛, 说这么匆忙都得见见我学姐,更说明顾伯伯有诚意啊。
这话说得,别人都没听懂, 郁建秀却是脸色微微一红。
简单的寒暄过后,服务员上菜,一动筷子, 这气氛就跟着话题一起来了。章秀琴和顾明德在省城也工作过一段时间, 说起省城的特产名菜简直如数家珍;郁建秀积极回应着, 时不时也和顾念申说几句工作上的事;顾洽乐得没人管自己, 殷勤地给林思危夹各种菜。
他今天坐上了餐厅的椅子, 终于脱离了长伴的轮椅, 他就觉得自己又恢复了三成。
一想到明天林思危就要回晋陵, 顾洽很是舍不得。再一想自己已经向部队申请转回晋陵的军区医院,又觉得相聚并不遥远。
林思危可不好意思在众位长辈跟前和顾洽没皮没脸地亲近,转头去参与顾念申和郁建秀的工作话题。
谈工作的郁建秀可谓熠熠生辉, 她从国家政策到地方布局、从行业趋势到具体难点, 侃侃而谈。
林思危好喜欢这样的女性。
上辈子的林总也交往过很多优秀的事业女性,或精明强干,或以柔克刚, 但郁建秀与她们都不同。
郁建秀是这个时代独有的,带着质朴和聪慧的事业女性。
听她和顾念申这一席, 林思危由衷叹服,对行业的熟悉不算本事,能在这个年代保持开放和远见,才是真正能为社会和人民带来福祉的干部。
恰好,这两位都是。
边吃边聊,大家就难免说到彼此的初识。让顾念申、郁建秀、林思危三人成为某种“共同体”的源头,就是酿酒总厂那次评审。
创优已经成功了,晋陵白酒和晋陵啤酒双双被评为国家级优质产品,就前两天还在《晋陵日报》上了头版。
不过郁建秀说,现在全国啤酒产量逐渐增加,对苏省的优质大麦虎视耽耽。省轻工厅跟农业厅为此专门开过会,要求首先确保省内酿酒企业的供应,但如果有外省企业过来高价收购,很难说情况会不会变化。
林思危心中一动,想起酿酒总厂从上至下的自信,不由嗅到危机。
啤酒眼下在国内并不算主流酒饮,要问普通人,多半还会抱怨一句太苦,所以酿酒总厂主打产品是晋陵白酒,而不是晋陵啤酒。
如果原材料涨价,啤酒产量被缩减的可能性很大。
林思危想了想,问:“除了咱们苏省的大麦,其他地方的不能用吗?”
郁建秀道:“当然也是可以的,但要说品质,还是咱们这边几个省份的最佳。”
“进口的呢?”
郁建秀微微一怔,随即笑道:“进口的当然好,但成本也高。现在只有个别生产高档啤酒的厂家会用进口大麦。”
一言以蔽之,就是晋陵啤酒档次不够,用不起进口大麦。
这就是当下很多商品的现实处境。这些用惯的国民老品牌不可能轻易涨价,一来会被老百姓骂死,二来啤酒也不是生活必需品,你涨价了就不喝呗,又不是缺了啤酒日子就过不下去。
果然顾明德已经开始激情发言:“啤酒这东西,不如白酒香,不如陈酒醇,一点酒味都没有,夏天当汽水我都嫌它苦。用进口大麦难道就不苦了?肯定也苦。”
林思危接话:“我倒想尝尝高档啤酒,外国人这么爱喝,肯定有可取之处。”
郁建秀和顾念申同时看她一眼,又对视一眼,心中都在想,这丫头从不说无效的话,怕是有啥想法了。
顾念申道:“这容易,我来解决。尝了给我写篇心得,尤其要跟晋陵啤酒比一比。”
“说定!”林思危喜上眉梢。
一边的顾洽啧啧:“看不出来啊,薇薇你还是酒鬼?”
“什么酒鬼,难听。”章秀琴不满,“薇薇肯定是为了工作,这叫酒仙女。”
“噗,什么九仙女,还七仙女呢。”顾洽转头对林思危道,“看出来了吧,这就叫地位。你这地位,是九(酒)天仙女。”
众人笑成一团。
郁建秀还保持着端庄,一边看着气氛和睦,一边暗自感叹,幸福真是一种能力。林思危身世可谓凄苦,但却始终乐观上进;顾洽都坐轮椅了,从顾家人脸色也看不出自怨自艾,完全如正常人一般待他。
这是郁建秀羡慕的家庭氛围。
晚饭结束时,窗外已是夜色阑珊。这年代没有夜生活,偶有夜归者,或骑车,或步行,也都是匆匆归家的模样。
章秀琴说招待所就在附近,她对省城熟悉得很,她和老头子饭后散步回去招待所。
林思危和顾洽都要回医院,也就过个马路。
那么局势就很明朗了,顾念申有车,送郁建秀回省委大院。
一路上顾洽的嘴巴就没停过,絮絮叨叨中畅想着回晋陵后要带林思危看电影,逛街,钻小弄。
还再三保证:“等我回了晋陵,肯定要用两腿走的,肯定不坐轮椅。咱俩走在街上,简直就是郎才女貌。”
林思危总被他的自吹自擂给逗笑。
人啊,好奇怪的。初见时林思危明明觉得他油腻,即便是换个人,阅人无数的林总也会觉得幼稚,可他是顾洽啊,这般欢喜,这般天真,就显得特别逗人开心,叫林思危嘴角都放不下来的那种开心。
想了想,林思危终究还是没把郁建秀单身这事告诉他,省得他大惊小怪。
而且林思危敢保证,只要自己不说,顾洽这心性是怎么也看不出来端倪的。
一想到这些,林思危就觉得更有趣了。
…
第二天一早,林思危和胡巧月祖孙二人收拾停当,将行李搬上车。